「東協整合之父」素林,首次接受台灣媒體專訪表示,新南向是好的政策,如果不在政治上鑽牛角尖,台灣有很多發展空間,參與並共享東南亞的發展紅利。
二○一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東協實現了前秘書長素林(Surin Pitsuwan)發動的目標:成立東協經濟共同體(AEC)。 對東協而言,素林在任時和卸任後的聲望,無人能企及。在他任內,東協從鬆散、各彈各的調,變成積極、異中求同的組織。從他開始,東協真正被視為一個整體。因此,在國際間,他被稱為「東協整合之父」。
四年任期於一二年底結束迄今,一年到頭,素林在全世界奔波,解讀、詮釋東協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對內、對外,他都被視為唯一的「東協先生」。
對於台灣的新南向,素林在泰國曼谷接受《天下》訪問,誠懇地表示,台灣有許多東協需要且歡迎的資產和優勢,可以參與、共享東協盛世的發展紅利,但前提是體認國際現實和限制。
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AEC成立一年多了,有什麼改變? 答:區域內的資金、貿易和人的流動都增加了,像工程師、建築師、會計師和醫護人員等專業人士,因為互相承認證照,都可以自由進出執業。
以前東南亞的投資主要來自區域外,日本、歐美、韓國,當然還有台灣,但現在區域內互相投資愈來愈多。
問:你被稱為「東協整合之父」,在你的任內,東協在團結、整合上,有很大的躍進?
答:不是的。因為我是《東協憲章》(見小辭典)簽署之後的首任秘書長,因為有法律基礎,很多協定簽訂,很多行動方案一一展開。我非常投入,盡我的職責,落實這些協定和行動。
問:從你卸任至今,這組織的發展,有你不滿意之處嗎?
答:有。我認為,我們彼此之間的貿易佔比應該更高。現在區域內貿易只佔整體貿易二.六兆美元的二五%。
東協國家的工業化,很大程度依賴外資進來投資,把我們當生產基地,出口到全世界。這不是在地化的工業,也不是扎根本地的科技創新,不利於彼此交流。
我們彼此之間的貿易,要嘛就是原物料,要嘛就是你的零組件和我的零組件,變成美國某個品牌的產品。
我們需要鼓勵人民跨國流動、帶動相互投資,為這區域提升附加價值。我們需要利用東協的資源在東協投資,創造東協彼此間的緊密連結,生產能夠在東協區域內各國被消費、東協自己的新產品和新服務。
問:二十年前,我們看到外資大量轉移到中國。比起中國和印度,今天的東協有什麼優勢?
答:東協市場在這段時間內翻了好幾倍,購買力大幅增加。外人投資的內涵也完全改變了,以前外資主要投資在製造業,生產然後出口,但現在外人投資七成在服務業,因為這區域的中產階級追求更好的教育、醫療、食衣住行和娛樂。這是很大的變化。
問:東協十國,分開來看又小、發展落差又大,經常被認為是東協的缺點,但你卻認為是優點,為什麼?
答:各成員國雖小,卻是精品(boutique)。 發展落差和資源不同,剛好可以互補。
比方說,泰國缺勞工,緬甸、寮國和東埔寨剛好可以供應,所以,我們有三百多萬這些兄弟之邦的勞工在泰國工作。
我們的投資者、創業者,則是利用他們的資金、技術到緬甸、寮國和柬埔寨去投資。
泰國的食品加工、農業、觀光業獨步全區;印尼島嶼獨特美麗、天然資源又多;馬來西亞是電子電器產品生產基地;菲律賓專門出口高品質的專業勞力,每個國家都很獨特,彼此互補。
談生意,別老是泛政治化
問: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核心是東協,卻是中國主導,東協沒意見嗎?三月的談判並不順利,今年談得完嗎?
答:TPP可能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區域必須面對這現實。至於RCEP,中國是大國,也是最大的市場,但RCEP的基礎還是《東協憲章》,核心還是東協。今年RCEP一定會以某種形式談完,因為有它的急迫性。
問:台灣有可能加入嗎?
答:台灣是可以參與這個區域的加速整合和發展的,因為這地區的發展需要科技、創新和服務,這些方面,台灣都已經走在很前面了,落差就是機會。
當然,台灣可能不是以官方、正式的方式參與。
問:沒有成為會員國的機會?
答:跟中國說去。
問:那成為東協對話伙伴呢?台灣有機會嗎?
答:台灣已參與很多這區域的發展了,只是沒有在政治層面上。你們為什麼要庸人自擾呢?
既然已經在很多方面都參與了,從中獲利就是了,何必鑽牛角尖?為什麼不能務實?我們要買你們的科技、要買你們的產品,為什麼你們一定要成為會員才能獲利呢?
問:對於想要探索東協機會的台灣年輕人,你有什麼建議?
答:台灣的經驗和知識,人民的進取和創業精神,對我們很有用。台灣的年輕人,帶著它們來吧。這種人與人間的交流和友誼,未來是會產生很大效用的。
問:對於台灣的新南向政策,你的看法是?
答:首先,它有策略;再者,它很務實;第三,它是有可能實現的。但是,如果要泛政治化,那就有問題了。
台灣企業在這區域耕耘既廣又深,將台灣的能量和創造力,加大輸出到這,對雙方都有利。 無論如何,這地區必須在種種現實和限制下,團結在一起往前走,這種需要有其急迫性。
————- 小檔案
素林 出生/1949年 現職/泰國法政大學教授、瑞士人道對話中心董事 經歷/泰國外交部長、東協秘書長 學歷/泰國法政大學學士、哈佛大學文學碩士
————-
小辭典 東協1961年成立之初,目的非關經濟,而是在反赤化,透過政治中立達到軍事安全的目的。 物換星移,金磚四國崛起。尤其是中國和印度,對東協地區的產業和資金產生磁吸效應,東協決定轉型,追求緊密合作發展經濟、加速經貿社會整合,於2007年簽署《東協憲章》,將東協從鬆散的組織,轉變為具有約束力的國際組織,確立「成立經濟共同體」的目標。 《東協憲章》是東協首份簽定的法律文件,為東協的整合奠定法制基礎。
資訊來源:天下
連絡資訊 #泰國房地產 #新陽地產
✔泰國Thailand:+66(0)95-576-8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