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近崛起的設計商圈到悄然演進的老牌商業中心,從河畔文藝復興的老城區到藝文前沿生態最發達的街巷,我們按照不同區域在曼谷規劃了一場城市發現之旅,勾勒出一條新舊交融、趣味縱橫的漫步路線,從設計、藝術、生活方式空間,以及空間與人的關係中,看到了這座城市的百變面貌和無限生機。
無線路:時光交錯的潮流痕跡
說到曼谷城中近年崛起的引人注目的潮流區域,我們首先選擇打卡的是無線路街區。這裡曾誕生曼谷第一座無線廣播塔,也是泰國絲綢貿易、絲綢品牌Jim Thompson的起源地。如今這裡成為了新一輪的潮流發生地,新興大型商業綜合體帶來了追求設計感、藝術審美的豐富多元的生活方式空間。


無線路的設計酒店風潮蔓延至各個角落,最新最潮的便是5月剛剛開業的Park Hyatt Bangkok。而Park Hyatt所在的CENTRAL EMBASSY也有很多好玩的潮流去處,酒店電梯直通商場6樓的OPEN HOUSE。這整個綜合性空間就像是一張lifestyle地圖,咖啡館、餐廳、書店、買手店散佈其中。


SIWILAI
特別推薦的是商場5樓的SIWILAI,它是設計買手店、迷你黑膠博物館,出售來自世界各地最潮的手工藝品,也提供本地咖啡。SIWILAI的選品和倫敦Dover Street Market、米蘭10 Corso Como有合作,可謂是當下曼谷最潮店鋪之一了。

SIWILAI
5th floor, CENTRAL EMBASSY, 1031 Ploenchit Road, Pathumwan, Bangkok 10330, Thailand
暹羅街區:混搭風格的集成地
暹羅商圈(Siam)應該說是曼谷最著名的老牌商業中心了,在最市中心的區域有最多、最集中的購物與娛樂選擇,向來是遊客們必到之處。其中最值得一逛的是一座名為Siam Discovery的綜合性商城。1997年,Siam Discovery就已經建成,但直到19年後,日本設計師佐藤オオキ來到曼谷,才促成它以全新面貌重生。商場本身整體與細節的設計就足夠賞玩,而潮牌定制、時尚買手鋪、線下試衣間這些亞洲最新潮的購物模式,都在這裡得以呈現。


暹羅街區
和Siam Discovery以天橋直通的Siam Center,則是一家主打泰國本地設計潮流的商場,匯集了很多泰國獨立設計師的品牌。商城內部還有一些生活方式集成空間,比如一家叫做“Karmakamet”的雜貨咖啡,就主打種類繁多的泰式精油,也有一些小型家居設計品。店鋪空間並不大,但各類選品擺放密集,牆壁上貼著老海報,有英文標識,也有鄧麗君《甜蜜蜜》的歌詞段落,奇妙地混合在一起, 平添幾分地域感模糊的懷舊色彩。


Karmakamet
3th floor, Zone C,K205-207,Siam Center, Rama I Rd, Pathumwan, Bangkok 10330, Thailand
湄南河畔:文藝復興的另一面
有河流的城市,幾乎一切的故事都會從水邊開始。而在曼谷,湄南河畔老城區,有保留歷史文化的老建築,這些建築的背面也有新鮮改變在悄然發生。在這個區域一片廢棄的工廠倉庫區,被泰國知名建築師Duangrit Bunnag翻新改造,變成了一個安靜的綜合性園區The Jam Factory,Duangrit Bunnag的DBALP事務所的辦公空間就坐落其中,其他倉庫廠房也都變身為園區內的生活方式空間,令各種創意在這裡Jam、混合發酵出新滋味。

湄南河畔
最靠近河邊的是The Never Ending Summer餐廳,提供泰式料理。和曼谷的許多餐廳、咖啡館一樣,這是一個內部用綠植來裝飾的空間,卻以大面積綠意與粗獷現代工業風形成的強烈反差將自然主題突出到了極致。斑駁的老磚牆,開放式廚房,簡潔風的桌椅,以及適當點綴的藝術作品,這個保留原有結構的敞亮空間撲面而來的是不加修飾的舒服自在,老建築的歲月感和綠植的新生感與老城區煥發新鮮活力的園區概念恰相呼應。


餐廳另一側是The Jam Factory最大的一片綠地,老樹與枝條上懸掛著串串燈泡,有著Party場地的氛圍。而這裡的確也會在周末舉辦露天創意市集,各路手工創意者前來擺攤展示自己的作品,你可以在這裡逛市集、與創作者交流,也可以順便參觀旁邊的畫廊或是看一場不定期舉行的小型演出。


還有一家Candide Books&Café,集合藝文書刊、Bunnag自創家居品牌店anyroom和咖啡甜點於一體,面朝綠色庭院,可以輕鬆消磨想不出遠門又遠離都市喧囂、不用費心安排又收穫頗豐的假日。

The Jam Factory
41/1-5 Charoen Nakhon Rd, Khlong San, Bangkok
漫步通羅:新潮跨界最前沿
如果要在曼谷尋找一個類似於上海前“法租界”這樣適合走逛的文藝潮流生活圈,會首先想到通羅街區(Thonglor)。靠近通羅天鐵站,這條長長的街道以及與它平行或交叉的許多小街巷,形成了城市血脈延伸出的細枝末節,浮現出這個城市隱藏深處的生動表情。

漫步通羅
我們的漫遊足跡從通羅的“後院”開始,那裡有一座幾乎沒有潮人會錯過的曼谷城市新地標The COMMONS,它2016年開業,一句醒目的主題標語就是“To Build First A Community,Then A Mall”。親近自然,互動交流,分享,歸屬,都是這個綜合性生活方式社區想要表達的關鍵詞。因此這幢原色簡約的工業風小樓裡,最令人喜愛的就是它的公共空間。


多級階梯打造出層次感的中庭頂上,懸掛著令人過目難忘的巨大吊扇, 地面散佈著土壤、綠植,木製桌椅錯落擺放,台階上也到處鋪設竹編坐墊,隨時隨地都可以坐下來休憩聊天。


樓頂露台也是同樣舒服的設計,在那裡認領種植你的植物,和朋友共享陽光與綠意,就像身處一個社區公共小花園。並非以消費為根本出發點、與人友好的立意,令The COMMONS彷彿一塊自然親切的城中園地。


綠色、環保、健康的設計理念貫穿了這座建築的每個角落,無論是公共水龍頭和木盆水池、小桶裡裝填土壤的煙灰缸,還是擺放冰桶中可以自行付款取用的礦物質瓶裝水,甚至包括洗手間也都是使用輕質環保裝潢材料和再生紙,在細節控的眼中也是完美無缺。

各種帶來優質生活選擇的店鋪遍布The COMMONS的每個樓層。B1樓的美食集市,匯集了來自各國的精緻簡餐,從中式小吃到夏威夷Poke、輕食沙拉,從精品咖啡到手工冰激凌、精釀啤酒,所有的食物飲品可以帶到公共空間裡任何一張你喜歡的桌子上,來一個混搭的小型野餐,與家人朋友共享。


樓上的店舖裡,有風格融合的設計餐廳,匯集各類花種、花盆和花卉主題裝飾品的花房,設計師服裝店,電子產品體驗店,健身房,Pop-up Art Studio,還有兒童教室提供課程和娛樂。走廊海報欄上張貼滿本月新開店鋪訊息和各類社群活動、藝文演出的時間表,匯聚起這個小社區不斷更新的生態與能量。

不經意就會在The COMMONS停留很久,坐在這個通羅的“後院”裡實在過於舒適,而通羅能逛的、可說的店鋪還有太多,要特別推薦哪一家都很難。家居設計店、買手店、畫廊、咖啡館、酒吧,各類國際化大都市會有的潮流、文藝、個性,你都可以沿途找到,只要有好奇心,不怕花時間和腳力。而許多這類店鋪都藏在街道兩邊不起眼的小巷子裡,帶來發現的驚喜。


在Thonglor街道Soi 5-7這一段,我們就遇到了一座厲害的最“跨界”的小樓。從一個正在拆建的巷口轉進去,破舊的小樓一層有著Black Amber,一家提供威士忌的複古紳士理髮店,它的風格和氣質與上海前“法租界”的同類店鋪幾乎無差。

走出店鋪,吸引我們的是上行樓道旁的黑膠店海報。登上狹窄的樓梯,發現二樓是一個手工珠寶工作室,往上一層是一個皮具工坊,再往上走到頂樓,推開天台大鐵門,才看到海報上的這家Bungkumhouse唱片店。


不大的店舖裡刷黑的牆壁透出地下氣質,唱片架上分門別類收集著各類黑膠碟,搖滾、鄉村、獨立流行、靈魂樂等等,風格品類俱全,還有一塊按照國家地區劃分的音樂專區。天台的牆壁刷上了黑色幽默的標語,一邊角落整箱喝空的啤酒瓶令人不難想像夜晚這裡播放音樂、開始Party 的另一番熱鬧場景。


在通羅,這樣等待你悉心尋覓與發現的所在還有很多,我們發現“跨界”也早已成為這里文藝潮流店舖的核心,總可以有新鮮的形式來呈現。曼谷有非常多家居設計咖啡店,但通羅街區另一側的Ekamai有家Light Loft有點不同,它只做燈具和咖啡的跨界,各種各樣的設計風格營造出了一座光之博物館。即使你不打算購買燈具,也會抱著欣賞的心情走進這裡,尤其在黃昏時分,可以享受片刻被燦爛明亮包圍的咖啡時光。


曼谷Ins畫風的網紅咖啡也是多不勝數,而在這條街上同屬此類畫風的Ink&Lion裡,一位日本攝影師的小型個展吸引了我們。店員介紹,這是一個自由自發的展覽空間,許多藝術家首先是來到了店裡,才萌生了想在這裡舉辦展覽的想法,是人與空間產生了積極互動,才為它帶來了新的內容,於是Ink&Lion開業三年多到現在,已經形成了大約每月一個藝術展覽的周期。


所謂跨界,就這樣自然而然地發生,它不是一件刻意為之的事情,也不是一種要去努力追趕的風潮,城市發展至多元與包容的階段,它就會隨之生髮出來,散播出新鮮創意與不絕生命力,與街區共同成長。而曼谷,就是這樣一片正疾速孕育著無限可能性的迷人土壤。


資訊來源:泰國網
連絡資訊 #泰國房地產 #新陽地產
投資泰國新陽地產
✔泰國Thailand:+66(0)95-576-8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