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來源:泰國世界日報
連絡資訊 #泰國房地產 #新陽地產
資訊來源:泰國世界日報
連絡資訊 #泰國房地產 #新陽地產
資訊來源:泰國世界日報
連絡資訊 #泰國房地產 #新陽地產
資訊來源:泰國世界日報
連絡資訊 #泰國房地產 #新陽地產
「你們台灣人,談南向,想瞭解泰國市場,就應該在泰國7-11當店員一週,不然都是空談。」
最近幾年,因為帶領正修科技大學學生實習的緣故,有機會與泰國「正大集團」流通事業群(CPALL,也就是泰國7-11的母公司)董事會主席(Chairman of the Executive Committee)蔡緒鋒(Kunh Korsak Chairasmisak)先生見面。這位號稱「泰國流通教父」、獲獎無數的亞洲最佳經理人,總是善意的提醒我:觀察泰國消費市場,一定要第一線蹲下去觀察。
事實上,到第一線店面實習,不僅是蔡總裁對台灣南向的提醒,也是CPALL公司的重要的人力資源政策。所有的CPALL員工、甚至附屬大學的老師,不論等級,都必須到店頭實習7天:3天日班、2天小夜班、2天大夜班。這樣的理念是:「不到第一線操作,就無法理解公司的實際狀況」。
做為一個講求實務的科技大學老師、一個東南亞經濟與市場的研究者,我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接受來自異國的挑戰。整整7天都站在號稱是曼谷店王的第一線,一個偽泰人的「高年級實習生」,與基層員工一起彎下腰工作。這是真正跨文化的學習,除了觀察市場、瞭解店頭運作,更要在不懂泰文的情況下學習與其他基層員工相處。
做為一個外國人,當然不可能真正參與店面的真實營運,只能搬貨搬到腰痠背痛;雖然全世界的零售通路都有一樣的運作邏輯,可是當在第一線貼近當地消費者時,其實可以感受到不同市場文化的差異。台、泰兩地7-11看似有相同的裝潢與格局,但本質上,兩地的商業邏輯卻有很大差異。
在泰國的7-11當個「高年級實習生」。作者提供。
▋泰國的7-11,更重視「與鄰為善」
台灣常以密集與方便的便利商店服務而自豪,但論規模,泰國的7-11更勝過台灣,累積家數已逼近1萬家。比起台灣便利店的光明亮麗,泰國7-11店門口常聚集很多攤販,對初到的台灣人來說不免有點雜亂感,這是台灣人對泰國7-11的第一印象。
「泰國7-11門面不像台灣一樣乾淨,這是因為泰國7-11允許攤販在門口擺攤,要與攤販和睦相處,維持關係,不會把攤販趕盡殺絕……」
「泰國7-11的政策是連門口的流浪狗都不趕走,泰國人認為你這家店如何對待動物,就會如何對待顧客,這也是一種『關係管理』。」
「泰國7-11與傳統商家不會有衝突。第一,7-11價格比他們高;第二,兩者有品項有差異,7-11主力是銷售集團產品,而且食品類約70%,雜貨量少。維持與社區的和諧,是7-11重要的經營原則。」
一位高階經理人掛著泰國人一貫的微笑對著我說。
對於母公司「正大集團」,一個重要的經營理念就是「The Power of Networking」,比較白話一點就是「重視關係」。而這裡所謂的「關係」除對上的「政治經營」、平行的「夥伴關係」以外,更包含與鄰里之間的「社區關係」。
在很多發展中國家,對於國際品牌的連鎖通路是有所抗拒的,原因是這些國際連鎖通路將會侵蝕原有傳統的零售體系。可是在泰國,這樣的反彈並不明顯,連鎖零售業的進駐並不會與傳統零售競爭:店面與社區融合提供就業機會、容許攤販在店門口擺攤、連鎖零售店不與傳統零售業進行價格戰……等。泰國社會是重視情感的民族,「連狗都不趕,代表歡迎各式各樣的客人」,於是可以看到即使是販賣街頭美食的小攤商,也會進7-11購買微波食品的共融現象。從這樣微小的「關係經營」不斷擴大到國際層面,被認為是今日正大集團跨足大中華市場的重要因素。
▋為什麼泰國7-11沒有i-bon和關東煮?
另一方面,從產品方面,泰國7-11販賣自家集團的產品的比例很高,跟雜貨店有市場區隔,也應該是泰國基層社會能夠接受7-11的原因之一。這也是與台灣便利店很大的差異。這代表除重視「關係」之外,包括「正大集團」在內的泰國華人企業另一項經營理念是「垂直整合」,也就是俗稱的「一條龍」。
在泰國7-11,母公司以「種籽貿易」起家,並橫跨農、牧、食品、電信等民生消費領域;經營7-11、萬客隆、卜蜂蓮花等通路,很大的目的就是為母集團銷售自家產品。以筆者在市中心的通路觀察:自家所生產的微波產品、烘焙產品、乳製品、零食所佔營業額比例相當高,自然不會侵蝕到原有傳統的零售通路。也因為母集團「一條龍」掌握供應源與壓低所有的採購成本,建立「自然壟斷」的競爭障礙,而創造今日的流通王國。「一條龍」理念發揮到極致,「正大集團」甚至開辦「正大管理學院」、「正大實驗中學」,連集團所屬的營運人才都是自己培養。
在台灣因為經濟規模有限,無法再以急速的擴張店面創造成長,所有的便利商店都在創造「隱形的二樓」:必須在店內提供更多的服務增加營收。因此每當學生前往泰國實習,總會與台灣的生活經驗比較,質疑「為何泰國7-11不提供像台灣的XX服務」?在台灣的便利店,工作人員是全能的,主因是要在有限的經濟體內創造更多的營收;而在東協大消費市場,持續擴張、建立更大的規模經濟把自家的產品銷售出去,才是這些東南亞大型企業目前關注的事情,員工比較是專注銷售在店內商品而非多樣的服務。要他們學習台灣便利店的服務細項,目前不是東協流通業者的當務之急。
▋從細節看見台灣與泰國的不同企業思維
若把這樣的邏輯放大,台灣經營東協市場很容易流於「以台灣現有商業思維思考東協市場」。曾經有東協本土企業家告訴筆者:「台灣科技業到東協尋求合作夥伴為何容易受挫?因為台灣老闆與東協老闆的思維不一樣;台灣公司想的是如何3%、5%的降低成本,東協老闆想的是如何賺資源財、整合財與擴大經濟規模。」理念的差異成為台灣南向的重大障礙。
掌握在地企業文化,其實可以給很多台商經營的啟示。從「關係」的角度來看,台灣政府與企業的思考多半是目標導向,凡事講求效率與績效,急於回收,這根本不符合泰國「慢慢來」的特質。想經營東協、建立灘頭堡,其實更需要「鋪陳」:不應以短期獲利角度去投資,而是以多角度的方式互動,累積信任資本;當建立關係、取得信任,在地市場才有擴張的可能。
不瞭解「一條龍」文化,也讓許多台灣廠商吃虧。筆者曾經與泰國企業一起聽台灣廠商的合作提案簡報,台灣廠商提出的高科技合作項目令人激賞,但是除了技術層面,相關的法規申請、政府配套,台灣公司都不清楚也無法說明,被在地企業認為「無法提供全方位服務」而失去合作機會。簡單來說,雖然擁有先進的技術,但台灣廠商缺乏市場環境的理解,合作就很難推動。如何集體作戰,打造「一條龍」的全方位服務團隊,以「打群架」的方式進去東協,是台灣企業要思考的方向。
「以台灣角度思考國際市場、欲將台灣成功模式不斷複製」是我們常有的偏見。想要將東協當成內需市場的延伸,還是要走出冷氣房、彎下腰傾聽在地聲音,才能有多的體會。等到在曼谷街頭,看到街頭攤販與便利店共存的獨特景象、沒有i-bon跟關東煮的7-11,都能習以為常,才代表已經拋開台灣經驗融入泰國社會。
另一方面,我因為這7天短短的「異國高年級實習生」,相比之下,越來越佩服那些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的台灣超商店員;能夠多工運作,這也算是台灣人的能耐吧!
資訊來源:天下雜誌
連絡資訊 #泰國房地產 #新陽地產
近日網上流傳一組照片,讓所有男士蠢蠢欲動,想光顧照片中的理髮店。這是哈薩克斯坦東部厄斯克門城內一家名叫『老男孩』(Old Boy)的美髮沙龍,裡面所有年輕貌美的理髮師在為顧客理髮時,都只穿一條黑色圍裙,一條丁字褲,一雙高跟鞋,近乎全裸,有些甚至連丁字褲都不穿。面對如此充滿誘惑力的理髮師,許多男性網友留言表示,『我覺得我的頭髮實在太長了,求你幫我剪剪吧』。
然而,獲知事實真相後,不知道多少男性要失望了,因為這不是真的美髮店,只不過是當地某俱樂部裡脫衣舞孃們拍攝的線上廣告而已。
資訊來源:泰國世界日報
連絡資訊 #泰國房地產 #新陽地產
泰國商會大學預期泰國出口美國受川普總統政策利好因素帶動,可望增加172.40億銖,川普總統宣布的4項政策中,有兩項對泰國出口不利,分別是對中國產品加收出口稅45%、中國人民幣升值,讓泰國對中國出口減少,不過同時提醒要關注美國政府非關稅壁壘的政策。
商會大學國際貿易研究中心負責人乃安表示,研究中心對美國川普總統政策的影響進行評估分析後,發現總體上仍有利泰國對美國出口,且對美國出口可望增加172.40億銖。但將其政策分成4項主要政策進行分別研究後,發現有利於泰國出口增加作用減少,只可增加出口25.82億銖,其中還未包含石油價格、匯率等可能影響國際貿易的重要因素的影響。
不過,預示泰國下一步要抓緊參加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協定的談判、與美國開展自由貿易區(FTA)談判和做好應對非關稅壁壘措施加劇的準備,包括產品侵權、衛生標準規範、植物安全標準、環保條款和勞工條款等方面。
可以肯定的是泰國將從川普總統的貿易政策中受惠,要加強開展雙邊貿易合作的談判,尤其與日本,因日本與美國無貿易矛盾問題,日本對美國出口會增加,這樣泰國出口日本也有機會增加,畢竟泰國是日本生產鏈上的重要組織部分,對日本出口價值約為374.74億銖。此外,亞太經貿組織合作框架也有利於泰國出口,出口價值約可增加118.90億銖,在這個合作框架,較少出現貿易對抗情況。但對於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泰國受惠的程度則少於越南,少約9倍之多,而越南可從該協定中受惠,出口可增至9857.15億銖。
資訊來源:泰國世界日報
連絡資訊 #泰國房地產 #新陽地產
財政部,在周五剛剛結束的泰國國資企業投資預算支出工作推進會上,頌奇副總理除了再次強調國資企業拉動經濟的作用外,也敦促45家國企加快預算支出的進度,確保完成月底前550億泰銖的既定目標。
頌奇副總理在財政部主持召開了由全國45家國企高管參與的泰國國資企業投資預算支出工作月季推進會。他說在採取更加積極的月季匯報措施後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國企投資預算支出變得更加高效。
據悉,2016年的45家國企投資支出漲幅分別是,第1季度同比增9.8%,第2季度同比增8.2%,第3季度增10.5%,第4季度增12.3%。而2017年第1季度的國企投資支出目標是同比增15%,即必須完成550億泰銖的支出預算。截止1月底的累計支出額為325億泰銖,佔比73%。目前還有大約220億泰銖的支出等待落實。
頌奇說,在全球經濟總體形勢不好的情況下,政府支出的表現特別是國企投資支出對泰國經濟的提振作用尤其關鍵。政府投資支出不僅提振了其他行業的增長,也讓去年經濟增長達到了政府所期望的增3.2%的目標。
儘管目前有跡象顯示,泰國經濟各個方面都展現出了擴張的信號,但我們仍不能放鬆警惕,因為全球經濟大環境仍存在很多變數。不管這樣,各方務必先明確政府投資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仍是今年的經濟發展主基調。因此,財政部會繼續跟進國資企業投資預算支出進展情況。如果發現那個部分出現放緩,就會提供指引和建議。
我們的行動不僅僅只是基於現狀,滿足既定目標,而是向更高的目標邁進。要時刻擁有突破既定目標的勇氣。對於業績優異的人員,政府方面會給予嘉獎,而非只是讓你們一味的從事繁重的工作。
資訊來源:泰國中華網
連絡資訊 #泰國房地產 #新陽地產
泰國勞工部傳遞的信息表明,2017年泰國就業並未展現出應有的回暖跡象,料同比僅增2.2%。與以往經濟復甦時的表現不相稱。
泰國勞工部於上週例會上向內閣通報的就業信息表明,2017年泰國全國就業形勢未能展現出經濟復甦階段的回暖跡象,預計就業同比僅增2.2%。2005-2008年期間的數據顯示,同樣出於經濟復甦階段,就業年均增幅為3.5%。因此,2.22%年就業增幅與以往經濟復甦時的表現極不相稱。
勞工部報告指出,就業增長減速可能與某些行業的經濟活動放緩有關,其中就業率下滑最高的行業包括了勘測行業、礦產行業、伐木行業、木製品加工行業、金屬製品行業、基礎金屬行業、汽車製造業、紡織行業、飾品行業、造紙行業、金屬行業,製造設備行業以及設備安全行業等。
至於失業率方面,預計和去年的情況變化不大,基本能夠維持在1%以下。由於泰國國內經濟總體形勢趨好,國內政治大環境平和穩定。對於勞工部來說,未來就業問題最大的考驗在於泰國4.0政策下的用工環境。因為屆時將按照技能高低來製定不同的薪資標準。
資訊來源:泰國中華網
連絡資訊 #泰國房地產 #新陽地產
泰中羅勇工業園區位於泰國東海岸羅勇府,距離曼谷素萬那普國際機場100公里,離泰國最大深水港廉差邦碼頭僅27公里。“這是中國首批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之一,也是首家在泰國開發建設的中國境外工業園區。”泰中羅勇工業園總裁徐根羅向記者介紹說:“羅勇工業園開發成功,主要得益於泰國良好的投資環境、人文環境和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憑藉其優越的區位與交通優勢、完善的基礎設施、免繳8年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以及“一站式”中文服務,羅勇工業園區成為中企赴泰國投資興業的第一平台。作為中國企業最早“走出去”建立的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之一,泰中羅勇工業園區自2005年設立以來,已經聚集了80多家來自中國的企業在泰投資。
“從我們在泰國設立工廠之初開始,無論是能源供應、廠房建設,同政府部門、銀行等的溝通,還是基礎設施、資源方面,園區都給了公司非常好的建議,雙方信息對接十分順暢。”2016年入駐羅勇工業園的中策橡膠(泰國)有限公司經理陳華頗有感觸地說,“到了這裡,感覺人文環境就跟中國一樣”。
泰國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支點國家,地處東南亞中心,可輻射東盟及與泰國經濟關係緊密的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泰國政府出台了包括製造業無外資比例限制、外資購地享有所有權、企業所得稅最高減免13年等一系列措施鼓勵外來投資。中國企業在此投資建廠,可促進原產地多元化。
目前,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利好推動下,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傳統優勢產業企業投資泰國。在總體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已開發4平方公里的羅勇工業園區裡,已經有汽配、摩托車、新能源新材料、電子機械以及其他中國傳統優勢產業企業進駐。
德晉昌光電科技(泰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利斌向記者介紹說,企業原先只製作銅導體、銅拉絲,進入羅勇工業園後,開始與太陽能關聯設備的生產企業合作,產品生產日趨多元化,成功實現了轉型。“企業做大做新,得益於搭上了’一帶一路’建設快車,走出國門,抓住了商機。”周利斌說,“羅勇工業園區的發展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中泰兩國產能合作互補的一個重要平台。當前,泰國政府正在推進’東部經濟走廊’建設,這意味著我們在泰國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泰國工業部的評估,到2020年,預計汽車、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等十大目標產業的投資總額將達5500億泰銖,約合1000多億元人民幣。同時,在基礎設施領域,泰國正在加快建設軌道交通、港口和機場等項目。泰國經濟正向更加智能、創新的模式轉變。
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秘書長希蘭雅日前在曼谷表示,泰國目前對生物技術、納米技術、高級材料技術和數字技術等領域的投資者給予免除一定年限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同時也以類似稅務激勵措施鼓勵國內外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建設。“’一帶一路’建設讓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尋找新機會,對泰國的發展戰略也是一個很大的支持,泰國正規劃成為東盟近六億人口市場的中心。”希蘭雅說。
建設“東部經濟走廊”(EEC)是目前泰國政府正在積極推進4.0戰略中的核心項目。據了解,泰國政府為了吸引新產業,正在大力發展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一系列投資優惠政策也會在今年陸續出台。“我們在’東部經濟走廊’上位於一個重要的位置,現在泰國開發項目需要什麼材料,就會想到我們。因為他們也看到了我們這裡有這麼多中國企業蓬勃發展,加速了泰國’東部經濟走廊’建設的推進。這也將推進中國對泰國的投資。”徐根羅說。
資訊來源:泰國中華網
連絡資訊 #泰國房地產 #新陽地產
確立十大目標產業 大力吸引外國投資
泰國積極推進4.0戰略
“亞洲是全球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直以來,泰國致力於全方位變革,力爭成為亞洲貿易和工業投資中心。”泰國總理巴育日前在曼谷舉行的“泰國機遇”研討會上說,泰國力爭全面進入4.0時代,即通過創新和技術應用發展高附加值產業,促進泰國經濟轉型升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增強競爭力。
為保持經濟穩定增長,近年來泰國推出了多項改革措施,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資力度、吸引外國遊客、提振出口等。儘管如此,泰國經濟依然面臨著內外困境。在這一背景下,泰國政府於2016年正式提出“泰國4.0”高附加值經濟模式。巴育在多個公開場合描述了改革泰國經濟結構的設想,表示要把泰國經濟升級到4.0,推動更多高新技術和創新技術應用,使創新真正成為推動泰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巴育指出,投資將在4.0改革中起到重要作用,國家投資政策將向“核心技術、人才、基礎設施、企業和目標產業”五大領域傾斜。“十大目標產業將成為泰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巴育說,新一代汽車製造、智能電子、高端旅遊與醫療旅遊、農業與生物技術、食品深加工五大產業是泰國原有優勢產業,還有五大產業是未來產業,包括工業機器人、航空與物流、生物能源與生物化工、數字經濟、醫療中心。
作為“泰國4.0”戰略性項目,泰國政府正優先推動東部經濟走廊(EEC)建設,目標是使其成為東盟最先進的經濟發展中心。根據泰國政府的規劃,東部經濟走廊有望成為東盟海上交通中心,連接緬甸土瓦深水港、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和越南頭頓港。
泰國工業部部長鄔達瑪表示,泰國東部經濟走廊橫跨北柳、春武里和羅勇三府,目標定位為高科技產業集群區。
“我們計劃在5年內投資1.5萬億泰銖,興建15個重大項目。”鄔達瑪說,其中5個項目將在2017年啟動,包括擴建烏塔堡機場,將客流量提升至300萬人次;建設蘭乍邦港第3個泊位,使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從700萬標準箱提升到1800萬標準箱,汽車出口量由100萬輛增加到300萬輛,屆時蘭乍邦港將成為世界15大港口之一;建設高鐵連接東部經濟走廊的3大機場,實現單程1小時換乘;建設曼谷到羅勇府高鐵線,預計每天客流量將達到30萬人次;建設新型城市,比如在春武里府建設國際教育中心等。
為了吸引更多國外投資,泰國政府還公佈了最新優惠政策,符合條件的生物技術、納米技術和數字信息技術等高科技企業到泰國投資,按照其科技含量劃分層級,可以享有的企業所得稅最高減免優惠期從8年延長至13年,到期後還可繼續享有最長10年僅繳納50%企業所得稅的優惠;對於部分符合要求、有利於增強泰國經濟競爭力的項目還可以申請“100億泰銖研發基金”的支持,並享有最高15年的企業所得稅減免優惠。此外,外企還可享有土地所有權等非稅務優惠。
對於發展高科技產業面臨的人才問題,巴育表示,人力資源的培養要和經濟發展齊頭並進,泰國將緊密展開國際合作,培養人才;同時通過外企的員工培訓、技術轉讓等,學習外企管理經驗和先進技術。
資訊來源:泰國中華網
連絡資訊 #泰國房地產 #新陽地產